引言
難忘的“倒春寒”中,我們直面一場不能懈怠的“賽跑”,迎來一場不容退縮的“對抗”。面對上海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全體職工和研究生,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同心直面大考,勠力推進科研,用實干、奉獻和堅守書寫出了科技國家隊的擔當。
堅守的是崗位,亦是戰場
接到上海即將進入全域靜態管理后,園區封閉對研究所運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管理舉措以充分應對“戰時要求”。所黨政領導班子靠前指揮,自3月27日起即帶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科研骨干駐守園區,及時研判疫情態勢,推進雙園區封控期間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雙線作戰”。雙園區正式進入封閉管理后,駐守在所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成員每日堅持到現場巡查,捉漏補缺。在每個園區管控重要節點,及時召開全體中層干部、全體研究生、全體駐守園區人員情況通氣會,力求第一時間傳遞具體管控要求和具體舉措。在實戰中,研究所“1+7+1”防控管理工作體系不斷升級完善,更貼合當下實際和屬地要求。
新冠疫情給城市按下了“慢行鍵”,而國家隊重大任務依然“箭在弦上”,分秒必爭??蒲袌F隊和管理部門協同,及時優化修訂封控期間任務研制流程和計劃,通過現場和視頻會議、電話溝通等方式及時協調問題,形成各研制內容人、機、料、法、環清單,產品文件的傳遞運輸通過統籌安排實現最大集約化。發射場試驗、外場大型試驗確?!耙皇乱话浮?。疫情影響下,試驗隊員在路上就需要2周時間,而為了試驗隊員調度的集約化,有的年輕隊員剛結束一個任務,就直接轉場至下一個基地。
雙園區內,300名科研任務和公共技術保障骨干以“舍我其誰”的姿態主動駐扎進辦公室、實驗室,這一守就是一個多月。研究所靜默期間,他們一日日席地而臥、安營駐扎,大家雖無法相見,但心心相連、始終并肩,同向奔赴筑夢的目標。疫情之下,云端線上,促進了競優項目技術方案和可行性方案的日趨完善;4月16日、4月21日,揮舞著科技藍的旗幟,試驗隊員從太原、白沙頻傳捷報,交出了科技“國家隊”在疫情大考中最好的答卷。
以變制變,與病毒賽跑
虹口園區進入“加賽區”,既有的封閉管理節奏被打破。研究所立刻啟動應急管理模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結合,調整園區整體運行管理方案?!昂怂釞z測小組”不斷優化電子簽到方案提升效率和準確度,“非專業流調小組”2小時內完成人員行動軌跡排摸,“信息發布和統計小組”對接屬地管理部門協調人員轉移落實“日清日結”,每日發布工作通報確保園內信息暢通,“隔離保障小組”4小時內保障新增臨時管控區配置,落實“應隔盡隔”,“志愿者服務隊”和“臨時召集人”隊伍第一時間完成組建并逐日壯大,迅速磨合實現40分鐘內22幢樓宇的餐食發放。疫情遭遇戰中,不論是室主任還是研究員,不論是黨員還是積極分子,不論是青年人還是中年人,都用“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的默契,迅速構筑起技物所防疫工作的新城墻,4天實現了園區內的“清零”。
“打硬仗”往往就是“比保障”。一方面,后勤保障部門在全域靜態管理前,多方尋找貨源,通宵達旦安排專員做好物資保障工作。睡袋、洗漱用品、防護服、防護面罩、免洗洗手液、醫用外科口罩等數千件防疫物資及時保障到位。嘉興中心和無錫德芯公司主動請纓,成為科研任務電路板加工和物流轉運的臨時中轉站。另一方面,在園區進入靜默狀態,來自社會各方支援筑實了研究所保障的生命線。市區街道各級政府、上海分院、常州光電技術研究所、中科技術物理蘇州研究院、無錫中科德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愛畢賽思(常州)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嘉興光電中心、重慶市國防科工辦、重慶兩江新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窗口平臺、重慶市惠能標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771所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紛紛調配資源,充實研究所防疫物資和生活保障必需品,星夜兼程送達雙園區。與此同時,志愿者們主動開展環境消殺、防疫防護知識學習,隊伍“內循環”方式擔負起園區公共區域和重點區域的定點消殺,筑牢了戰“疫”的后防線。
溫度,彰顯擔當
4月7日,上海技物所黨政領導在致堅守科研及保障一線家屬的慰問信中公布了自己的私人電話,以便研究所1000多名職工及其家屬在遇到困難時,可以第一時間聯系到組織尋求幫助。 “你的家人,也是我們的家人”,這是研究所對全體職工尤其是駐守科研和保障一線人員及其家屬的深切關懷與鄭重承諾。此后,所黨委迅速為百余個面臨“斷供”困難的職工家庭送去了保障物資,緩解了駐守園區職工的后顧之憂。這段時間所領導熱線電話還主動問候并溫暖了每一位因親友或自身感染新冠,需要前往集中救治點的技物人。
園區封控期間,各職能部門守土有責、各司其職,全力筑牢在園人員健康安全和物資保障生命線。綜合管理部對接屬地政策要求,形成決策紀要,發布信息通報,支撐綜合協調,形成每日雙園區在園人員數據,匯總駐守園區職工家屬困難,協調派送應急物資;人事處聯系在園志愿者團隊,完成訂餐與人員點位確認,發布核酸與抗原統計表單,匯總各類人員信息,形成居家人員入所審批流程。
熱心職工在親自調研實踐的基礎上,編制發布了封控期間購藥“攻略”;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開設“熱線會議室”時時在線回應職工和研究生各類求助和咨詢,緩解情緒;主動擔當“守土有責”彰顯疫情防控中的溫度,拉進了與職工的距離,貼近了職工的心聲,為防疫工作匯聚了堅定的信心和必勝的力量。
洗禮過后,初心彌堅。擁有樸實風尚的技物所人,在風雨中攜手,勇毅前行,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這一山必須得攻,這一關必須得過,這一仗也一定能贏!